查看原文
其他

蕉纱暑服轻——清宫夏布

倪晓一 皇史宬 2022-10-10

民谚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从小暑到大暑正是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时节,古人在这个时节会使用葛、罗、纱一类孔隙稀疏、轻薄透气的衣料缝制夏衣。让我们结合档案文献的记载,看一看清代宫廷里的夏季衣料。



夏日赐葛是旧俗

葛、罗、纱都是我国自古相沿的夏季衣料,其共同特点是材质天然,孔眼均匀分布,有较好的吸湿、放湿、透气性,能迅速散发人体的热量,令人在炎炎夏日倍感清爽。在很多文献里,常见葛、纱通用,纱、罗也时时并称,难以一一区分。
葛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紫红色,用其纤维可织成葛布、葛纱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《诗经·葛覃》篇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女子采葛织布的场景:“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,维叶莫莫。是刈是濩,为絺为綌,服之无斁。”爬满山谷的萋萋葛藤,被勤劳的女子采割回家,经过沤泡、蒸煮等工序,织成的细密的葛布,称为“絺”,而质地较为粗疏的葛布则称为“綌”。
葛衣早已成为古人对夏衣的代称,白居易《夏日作》:“葛衣疏且单,纱帽轻复宽,一衣与一帽,可以过炎天。”
每年端阳节前后,暑气日重,皇帝为表达对臣工的恩遇,往往会赏赐葛、纱、罗等夏季衣料,一般统称为赐葛。杜甫《端午日赐衣》:“细葛含风软,香罗叠雪轻。”赞誉帝王所赐的用葛、罗制作的夏衣,牢固轻薄,飘逸秀美。元末明初诗人高启也说:“去岁端阳直禁闱,新题帖子进彤扉。大官供馔分蒲醑,中使传宣赐葛衣。”清代《燕京岁时记》中农历五月有“赐葛”条,六月则有“换葛纱”条:“每至六月,自暑伏日起,到处暑日止,百官应服万丝帽、黄葛纱袍。”
❖ 孔府旧藏本色葛袍·山东博物馆藏
清代宫中也延续了“赐葛”的旧俗,赏赐对象包括皇族、大臣、将校、官兵,也有蒙古王公、大臣亲眷等。



宫中夏装宜葛布

清代宫廷中广葛使用较多。广东地区常年气候炎热,因而盛产适宜夏季服用的衣料,特别是各种葛纱。据清代郝玉麟监修的《广东通志》记载,广葛中以雷葛为最,其中尤其精美的,细滑坚韧,颜色如血色象牙,称为锦囊葛;产于博罗的,称为善政葛;产于潮阳的,称为凤葛;至于琼州等地出产的,称为美人葛;出产于阳春的,称为春葛;出产于广州的,叫龙江葛。
端阳节贡中广东地区贡物有增城葛、女儿葛等名色,从档案来看增城葛、女儿葛似乎是同一种织物的不同称谓。这种产自增城的女儿葛纤细如同蝉翼,“未字之少女织之,故名”。相传一匹女儿葛卷起来只有纤细的一条,可以塞进笔管之中。

❖ 清代黄色葛纱·故宫博物院藏

清代档案当中,皇帝夏季常服中也常使用葛纱。其中有专门派织、定制的衣料。如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六月二十一日,总管马国用等人拿出上用兼丝葛纱样一块,并传乾隆帝旨意:“着交织造安宁,每年照此颜色织新花样上好兼丝葛纱二十匹解京成做上服。钦此。”此后数十年间,苏州织造都会在夏季进解皇帝派织的兼丝葛纱衣料。此外杭州织造也有进贡葛纱,如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规定次年起贡单内增加上用酱色江山万代葛纱袍料二连。也有朝臣进贡的衣料。
这些葛纱经由内务府的巧匠之手,变成了皇帝、后妃等人穿用的夏装,档案中不乏相关记载:

❖ 明黄实地纱绣绿竹枝女单□衣

嘉庆四年(1799年)七月十一日,四执库总管张进忠等传嘉庆帝口谕,做上用广葛长衿袍2件、衫2件、白漳纱衫10件、套裤4副,为此需用单料葛8匹,其它上用纱、素缎、素纺丝、硬纱、罗、高丽布等各色衣料以及银钮、花钮数量不等。嘉庆十二年,做上用葛纱长衿袍2件,嘉庆十四年,做上用米色葛纱长衿袍2件、大衫2件、蓝葛纱长衿袍4件、兼丝葛长衿袍2件。
道光二十七年,传旨成做上用酱色葛纱袍2件、酱色葛纱衫2件。次年,又做上用酱色葛纱袍2件、酱色葛纱衫2件、米色葛纱袍2件、米色葛纱衫2件、驼色葛纱袍1件、驼色葛纱衫1件、灰色葛纱长衿袍2件、灰色葛纱衫2件
同治三年(1862年)九月,广储司衣库陆续交出上用葛纱袍4件、灰色1件、驼色1件、米色2件。同治十三年十二月,宫中为刚刚即位的年幼的光绪帝一次性就定制了上用葛纱袍13件、葛纱衫8件,于次年夏天的五月至八月陆续做好交出。次年的六月又增加了葛纱袍6件、葛纱衫4件。
为宫中制衣的是内务府广储司衣库的听差妇人,同治三年时有6名,每人每天工作定量是40工,每工照例能得工饭钱大制钱25文。

《皇朝礼器图式》中的皇帝常服袍




远涉重洋贡蕉布

“鱼笋朝餐饱,蕉纱暑服轻”,在诸多夏季衣料中,为白居易所称道的蕉纱或者叫蕉布,顾名思义,主要是以芭蕉纤维为原料织成的。
蕉布在我国有久远的传承,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汉代。清人李调元《南越笔记》称:“蕉布黄白相间,以蕉丝为之,出四会者良。……唐时,端、潮贡蕉布,韶贡竹布。竹布产仁化,其竹名曰丹竹。……广人颇重蕉布。出高要、宝查、广利等村者尤美。”可见,古代蕉布还曾经是名贵的贡品。
文学作品也可作为印证。清代屈大均有《蕉布行》诗:“……花练白越细无比,终岁一匹衣其夫。竹与芙蓉亦为布,蝉翼霏霏若烟雾。入筒一端重数铢,拔钗先买芭蕉树。花针挑出似游丝,八熟珍蚕织每迟。增城女葛人皆重,广利娘蕉独不知。”诗中极言蕉布的天然美质和工艺精细,用纤细无比、犹如游丝的芭蕉纤维来织布,即便是熟手,一年也只能织成一匹,可叹世人只知道看重女儿葛,却忽视了同样巧夺天工的蕉布。
在清宫档案中所记述的“蕉布”,则主要是指产自琉球的贡品。明清时期,琉球作为藩属国需向朝廷定期奉表纳贡,进贡有常贡例贡,也有谢恩、庆贺等专门进贡,无论因何而贡,蕉布均被作为主要贡品、特色贡品。

❖ 现代的冲绳蕉布

在档案中,琉球蕉布有不同花色,如青花蕉布、白花蕉布、素花蕉布,也有练蕉布、纹蕉布之分,有时还特地加以修饰,称其为“细嫩土蕉布”。其中更有一种写作“淑椒布”,辨其语音语意,可能是“熟蕉布”之误。乾隆初期,内务府广储司曾盘点库存的琉球蕉布,有康熙年间所贡的花蕉布、土蕉布共732匹,雍正朝至乾隆七年5次进贡的各色蕉布690匹,加上土夏布330匹,库贮琉球各色贡布达1752匹。这些布匹皆以天然植物纤维纺织,自康熙朝到此时贮存日久,想来已经不堪应用。因此不久之后,内务府就将这些布匹变卖折价,熟蕉布、花蕉布与土夏布等值,每匹价银2钱;土蕉布则每匹银3钱,想来是因为其工艺尤精,质地更为细嫩的缘故吧。
嘉庆、道光年间,不再任由蕉布在库中久贮。这一时期的上谕档中数次记载,清帝将琉球所贡蕉布、土夏布、雅扇等物品按等第分别赏赐给王公大臣。
❖ 嘉庆三年赏赐王公大臣琉球国所进蕉布等项物品的上谕

左右滑动查看
或精致、或简约的夏布伴随古人度过了炎炎暑天,正如白居易《夏日闲放》诗所描摹的:“夏服亦无多,蕉纱三五事。资身既给足,长物徒烦费。”无论是宫廷还是市井,人们忘却世俗,心无尘念,便可在这盛夏时节自生清凉。

版权声明:本号文章、档案插图、音视频等版权均归“皇史宬”公众号(ID:mingqingdangan)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!

近期文章:

☆ 馆藏系列|山东巡抚衙门全宗档案

☆ 丝绸之路研究的创新成果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文献支撑——《明清宫藏丝绸之路档案图典》出版发布

☆ 出版成果|《明清宫藏丝绸之路档案图典》

☆ 馆藏系列丨督办盐政处全宗档案


责任编辑:卢  溪   美术编辑:丁  威


投稿信箱:HSC1925@126.com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